
让女儿逃离武汉的美国父母,回国才发现中美防疫天差地别
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初期,8岁的美国女孩赫敏(Hermione Dickey)和母亲一起撤回美国,半年后,赫敏与父亲、爷爷、奶奶均已确诊新冠肺炎。8月14日,赫敏的父母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初期,8岁的美国女孩赫敏(Hermione Dickey)和母亲一起撤回美国,半年后,赫敏与父亲、爷爷、奶奶均已确诊新冠肺炎。8月14日,赫敏的父母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美联社4月23日文章,原题:离开武汉:进入这个受疫情冲击的城市并不难 进入武汉并非难事。这里的新感染人数已几乎降至零,旅行限制正在放松。随着76天的封城即将进入尾声,记者以及...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反应迟缓,被指责耽误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其中缺乏病毒检测试剂和其它医疗物资可能是导致疫情防控失效的最直接原因之一。近...
4月1日上午,3名外籍人员在崂山区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时,因排队与其他人员发生争执,外籍人员出现不当的言语和行为,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崂山区公安机关连夜调查核实,并于4月2...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27日发表了题为《在中国的费城人分享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的文章,介绍了一位费城小伙儿从“让家人担心”到“担心家人”的在华...
俄罗斯《地铁报》3月25日文章,原题:我在这里感到很安全:来自俄罗斯的大学生讲述中国如何抗疫 22岁的亚娜·诺维科娃是赴华实习的俄罗斯大学生。疫情暴发期间,她在中国。...
在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战疫”经验“现在,我感觉在中国比在其他地方都安全。”在重庆生活学习多年的乌克兰姑娘奥莉娅说,中国政府和民众在疫情期间的表现...
英国《地铁报》3月16日文章,原题:人民共和国的力量:站在中国科技革命前沿的视角 老实说,我有些害怕去中国。去年年底,我成为首批参观联想创新实验室的外国记者之一。我去中国的...
他们不是中国人,但他们选择留在中国抗疫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提醒我们,这是一个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时代,也是一个局部问题和全球问题彼此转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
法国《世界报》网站2月11日报道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笼罩下,中国仍在慢速运转。大中小学还在放假,企业也被号召让员工在家办公。在很多人口众多的地区,出行依旧受到限制。全国众...
在此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期间,身在武汉的英国演员、“憨豆先生”模仿者Nigel在社交媒体上自弹自唱为武汉加油,“Come on!WuHan! We are together”!Nigel...
拉美社2月8日刊登记者约莱迪·马丁内斯的文章,题为《新冠肺炎,居武汉古巴人难忘的经历》。文章称,在新冠肺炎这样的疫情下,在中国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令人难忘和担忧的经...
外媒称,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的中心武汉,有一位法国人本可以离开,却选择留下来,他就是武汉国际SOS医院负责人菲利普·克莱因。据法新社1月30日报道,谈到留在武汉的决定,克...
外媒称,生活在武汉的萨尔瓦多留学生表示,面对这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们内心很平静。据拉美社1月30日报道,萨尔瓦多留学生苏茜·梅尔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好的方法...
见多了讲中文时夹杂英语的中国人,你见过讲英语时夹杂着中文的外国人吗?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澳大利亚人@萌叔大卫老师 火了,他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了一段自己回到澳大利亚后的视频,抱怨...
通讯:无障碍语言交流拉近国家距离——一名孟买姑娘学中文的故事新华社孟买10月10日电 通讯:无障碍语言交流拉近国家距离——一名孟买姑娘学中文的故事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扬子晚报(ID:yzwb20102806)9月9日下午16:15左右,扬州交警支队高速三大队接群众报警,京沪高速上海方向,一疑为外国人的黑人女子在江都砖桥收费站维修路段行车...
外国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是“独特的机会” “我们要把中国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 “我2010年就来中国了,那时和现在的感受很不同,最近几年中...
英媒称,英国探险家阿什·戴克斯去年离开父母位于威尔士的家,开始漫长而艰辛的4000公里长江徒步之旅。一年来,28岁的戴克斯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从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一路来...
俄媒称,两名俄罗斯游客在中国北方骑行1300公里,分享了此行留下的印象,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最令他们感到惊讶。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1日报道,谢尔盖·索博列夫和安德烈&middo...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记者刘畅):巴基斯坦有这样一个家庭:父亲和孩子都说着流利的中文,都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都在中国和国际媒体上撰写关于中国发展和巴中合作的文章,都在积极参...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3日刊登题为《通过北京最重要的街道长安街,了解中国首都的今昔》一文。作者为英国作家乔纳森·查特温。现将文章摘编如下:8月炎热的一天,我出门...
中国日报网7月26日电 (朱月红 潘一侨)对亲身体验了中国高铁的歪果仁来说,中国高铁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一位在中国旅行的外国乘客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纪录片频道(RT Documentar...
“我在去中国之前,没有正式工作,就帮我爸爸照看店铺。去中国学会中文以后,我在印尼当上了一名翻译,在中企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我们全家人都支持我、为我感到骄傲。”印...
德国《WUV杂志》7月25日文章,原题:把中国作为挑战,而不是视为威胁 德国企业有许多可供学习的东西,如强大品牌、创造力和责任感。这就是为何我们在中国的机会并不差的原因。人们...